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

民大首页 ENGLISH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民大快讯
  • 双塔校园
  • 教学科研
  • 民大人物
  • 民大校报
  • 双塔之声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民大快讯
  • 双塔校园
  • 教学科研
  • 民大人物
  • 民大校报
  • 双塔之声

教学科研

当前位置:  网站首页  >  教学科研  >  正文

叶恒朋教授在Water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成果

作者:张俊 孙燕    来源:资源与环境学院

11月22日,365官网资源与环境学院杜冬云教授课题组叶恒朋教授在Water Research发表了题为Effect of sulfate-reducing bacteria (SRB) and dissimilatory iron-reducing bacteria (DIRB) coexistence on the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of arsenic in sediments的最新研究成果(论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watres.2024.122834)。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研究生孙燕(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)为第一作者,叶恒朋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蓝际荣助理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,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为成果第一单位。

沉积物中砷的溶解和释放,是造成高砷地下水的主要原因。砷的迁移转化受地下水氧化还原条件、共存离子、铁锰氧化物、微生物作用等影响。该论文研究了两类关键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(SRBs)和异化铁还原菌(DIRBs)协同调控下,沉积物中砷的迁移转化机制。成果揭示了SRB、DIRB单独菌群及其混合菌群对砷的迁移转化规律,特别是阐述了地下水系统中“地下水—微生物—铁/硫矿物转化—砷迁移转化”等一系列复杂的关键环境化学过程(图1)。

图1.SRB和DIRB共同介导的沉积物中砷迁移转化机制。

研究结果显示,砷的释放过程,主要有三个明显的阶段。第一阶段,混合细菌显著促进了砷和铁的释放,并影响了第二至第三阶段中As(V)的行为。第二阶段,混合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阻碍了硫酸盐还原酶的合成,减少了次生铁矿物的形成和砷的固定。第三阶段,混合微生物通过分泌大量有机酸来应对有毒物质的威胁,这个过程也导致了铁氧化物的再分解,从而释放大量吸附态砷。这些研究结果解释了DIRBs和SRBs在细菌群落内的复杂相互作用,阐明了它们在诱导砷的迁移和转化中的协同作用。研究结果对于探究沉积物中砷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。同时有助于通过调节SRB或DIRB的浓度和活性来减轻砷释放和降低相关环境风险。

Water Research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公认的两大历史悠久、影响力大的国际权威期刊之一,是自然指数期刊,中科院1区TOP,影响因子为11.4,属于学校A类期刊。近年来,学校依托化学、材料、工程等优势学科群,在环境与生态学科持续发表高质量论文,有力推动了环境与生态学科ESI进入全球前1%,学科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。

责编:雷长生   审核:桂孙来   上传:冯珊珊   发布时间:2024-11-29

上一篇:锚定“四链融合”,探索科教融合育人新模式 365官网与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共建大学生实践实训基地

下一篇:学校2024年英语演讲比赛结果揭晓

民大微博

热门新闻

  • 1

    锚定“四链融合”,探索科教融合育人新模式 365官网与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...

    2024-12-02
  • 2

    中国科学院徐宗本院士应邀来校讲学

    2024-12-02
  • 3

    方德斌参加科学研究发展院对接生命科学学院“成长守望计划”师生见面会

    2024-11-29
  • 4

    365官网举行美育教研室成立仪式暨教学研讨活动

    2024-11-29
  • 5

    叶恒朋教授在Water Research发表最新研究成果

    2024-11-29

Copyright 2021 bes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